456地图广州市地图番禺区地图 → 番禺区化龙镇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广州地图 辖区: 【越秀地图 | 南沙地图 | 荔湾地图 | 海珠地图 | 天河地图 | 萝岗地图 | 白云地图 | 黄埔地图 | 番禺地图 | 花都地图 | 增城地图 | 从化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广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地级市  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
广州市

越秀区 | 荔湾区 | 海珠区 | 天河区 | 白云区 | 黄埔区 | 番禺区 | 花都区 | 南沙区 | 萝岗区 | 增城市 | 从化市

深圳市 福田区 | 罗湖区 | 南山区 | 宝安区 | 龙岗区 | 盐田区 | 光明新区 | 坪山新区
珠海市 香洲区 | 斗门区 | 金湾区 | 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
汕头市 金平区 | 濠江区 | 龙湖区 | 潮阳区 | 潮南区 | 澄海区 | 南澳县
韶关市 浈江区 | 武江区 | 曲江区 | 乐昌市 | 南雄市 | 始兴县 | 仁化县 |翁源县 | 新丰县 | 乳源瑶族自治县
佛山市 禅城区 | 南海区 | 顺德区 | 三水区 | 高明区
江门市 蓬江区 | 江海区 | 新会区 | 恩平市 | 台山市 | 开平市 | 鹤山市
湛江市 赤坎区 | 霞山区 | 坡头区 | 麻章区 | 吴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县 | 徐闻县 | 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茂名市 茂南区 | 茂港区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电白县
肇庆市 端州区 | 鼎湖区 | 高要市 | 四会市 | 广宁县 | 怀集县 | 封开县 | 德庆县 |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惠州市 惠城区 | 惠阳区 | 博罗县 | 惠东县 | 龙门县 |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 仲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梅州市 梅江区 | 兴宁市 | 梅县 | 大埔县 | 丰顺县 | 五华县 | 平远县 | 蕉岭县
汕尾市  陆丰市 | 海丰县 | 陆河县 | 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 | 华侨管理区
河源市 源城区 | 紫金县 | 龙川县 | 连平县 | 和平县 | 东源县
阳江市 江城区 | 阳春市 | 阳西县 | 阳东县 | 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 岗侨管理区
清远市 清城区 | 英德市 | 连州市 | 佛冈县 | 阳山县 | 清新县 |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 连南瑶族自治县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湘桥区 | 潮安县 | 饶平县 | 枫溪区
揭阳市 榕城区 | 普宁市 | 揭东县 | 揭西县 | 惠来县 | 东山区 | 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 | 普宁华侨管理区 | 大南山华侨管理区
云浮市 云城区 | 罗定市 | 云安县 | 新兴县 | 郁南县

广州市 区县地图 街道地图 乡镇地图(辖10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共 130个街道、34个镇)


越秀区(辖22个街道)
洪桥街道 广卫街道 北京街道 六榕街道 流花街道 东风街道 光塔街道 诗书街道 大新街道 人民街道 东湖街道 农林街道 大东街道 大塘街道 珠光街道 白云街道 建设街道 华乐街道 梅花村街道 黄花岗街道 矿泉街道 登峰街道
荔湾区(辖22个街道)
沙面街道 岭南街道 华林街道 多宝街道 昌华街道 逢源街道 龙津街道 金花街道 彩虹街道 南源街道 西村街道 站前街道 桥中街道 白鹤洞街道 冲口街道 花地街道 石围塘街道 茶滘街道 东漖街道 海龙街道 东沙街道 中南街道
海珠区(辖18个街道)
赤岗街道 新港街道 滨江街道 素社街道 海幢街道 凤阳街道 龙凤街道 沙园街道 瑞宝街道 江海街道 南华西街道 南石头街道 江南中街道 昌岗街道 南洲街道 琶洲街道 官洲街道 华洲街道
天河区(辖21个街道)
沙河街道 五山街道 员村街道 车陂街道 石牌街道 天河南街街道 林和街道 沙东街道 兴华街道 棠下街道 天园街道 冼村街道 猎德街道 元岗街道 黄村街道 龙洞街道 长兴街道 凤凰街道 前进街道 新塘街道 珠吉街道
白云区(辖14个街道、4个镇)
太和镇 江高镇 永平街道 矿泉街道 景泰街道 黄石街道 京溪街道 钟落潭镇 人和镇 同和街道 松洲街道 同德街道 棠景街道 三元里街道 金沙街道 均和街道 新市街道 石井街道
黄埔区(辖9个街道)
鱼珠街道 黄埔街道 南岗街道 大沙街道 文冲街道 红山街道 穗东街道 荔联街道 长洲街道
番禺区(辖11个街道、8个镇)
市桥街道 沙头街道 东环街道 桥南街道 小谷围街道 大石街道 洛浦街道 沙湾街道 钟村街道 石壁街道 大龙街道 南村镇 新造镇 化龙镇 石楼镇 东涌镇 大岗镇 榄核镇 石碁镇
花都区(辖1个街道、7个镇)
新华街道 花山镇 花东镇 赤坭镇 炭步镇 狮岭镇 雅瑶镇 梯面镇
增城市(辖3个街道、6个镇)
荔城街道 增江街道 朱村街道 派潭镇 正果镇 小楼镇 中新镇 石滩镇 新塘镇
从化市(辖3个街道、5个镇)
街口街道 江埔街道 城郊街道 太平镇 鳌头镇 温泉镇 良口镇 吕田镇
南沙区(辖1个街道、3个镇)
南沙街道 万项沙镇 黄阁镇 横沥镇
萝岗区(辖5个街道、1个镇)
萝岗街道 夏港街道 东区街道 联和街道 永和街道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化龙镇 - 简介
化龙镇化龙镇

 化龙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与广州黄埔新港、广州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有13公里长的珠江岸线。镇以驻地名。传说宋末黄氏迁此开村,其子黄龙于村南建龙山寺,乡人称祖化龙归天,自此村名为化龙。1956年设化龙乡。1958年成立化龙公社,1986年置镇。化龙镇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及1个居委会,人口30808人,是广州南拓发展的重点镇。化龙镇2006年实现化龙镇社会总产值53.35亿元,同2005年比(下同)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47.33亿元,增长17%。GDP(国内生产总值)13.47亿元,增长15%。

化龙镇 - 历史沿革

(图)化龙镇化龙镇

南宋末,黄粤南由新会来化龙镇定居,其子黄龙在村南建龙山寺,自任住持。死后,乡人传说他化龙归天,故村名为化龙。后逐渐发展为圩市,但规模小于西邻的新造圩,故又名细圩。
  
清代,镇境分属茭塘都的化龙堡和明经堡。民国时分属深水社乡和岗尾社乡。建国初期属禺南东区。1957年3月为化龙、明经两大乡。1958年1月,明经并入化龙大乡。同年10月,属石楼团。1959年4月,从石楼析出为化龙公社。1962年1月至1963年1月,曾一度析出明经以南地区为明经公社。1984年为化龙区。1987年为化龙镇,辖13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1个居民委员会。

化龙镇 - 自然环境

化龙镇在县境东北部。北隔珠江水道与黄埔新港隔江相望,西邻新造、南村,东临狮子洋,东南为石楼。东南经石楼、石到县城市桥为19公里,由市桥北往东经南村、新造、至化龙,亦为19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镇境面积52.94平方公里,有水田26363亩,旱(基)地10236亩,鱼塘1575亩。镇境属半丘陵半沙田地带,西高东低。冲积平原占60%,其余为低丘台地。

化龙镇 - 人口

(图)化龙镇景色化龙镇景色

1991年化龙镇总人口30140人(含珠江场),其中:农业人口26106人,非农业人口393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9人。1990年,有华侨、港、澳、台同胞5200户,17600人。

人口普查
化龙镇从1954-990年,经历过三次人口普查。其结果是:1954年为5645户,20717人。其中男性9463人,女性11254人。1982年为7625人,27422户。其中男性13087人,女性14335人。1990年为7529户,29108人。其中男性14135人,女性14973人。1990年与1954年比,总户数增33.3%,总人口增1.07倍。

男女比例
从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化龙镇男女人口比例,总的是男少女多。1954年男性占45.6%,女性占54.4%。1982年男性占47.7%^,女性占52.3%^。1990年男性占45.6%,女性占54.4%。

文化程度
从1990年普查数字表明,化龙镇共有大专以上学历的99人,中专及高中1450人,初中的7748人,小学的12971人,基本不识字的3448人。

化龙镇 - 经济

(图)化龙镇花卉研究中心化龙镇花卉研究中心

化龙镇2006年实现全镇社会总产值53.35亿元,同2005年比(下同)增长17%。工农业总产值47.33亿元,增长17%。GDP(国内生产总值)13.47亿元,增长15%。 

农业副业

1991年,化龙镇总户数9113户,其中农业户7418户;总人口30140人(含珠江农场),其中农业人口26106人,占86.6%。耕地总面积近3.7万亩。50年代以前以农业经济为主,产值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兼种花生、黄豆、番薯,饲养耕牛、猪、三鸟、塘鱼等。耕地面积60%为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咸酸田地区。水稻亩产1253150公斤,甘蔗亩产约2500公斤,花生亩产503100公斤,黄豆亩产25330公斤,番薯亩产约600公斤。农副产品加工较有特色的是塘头村的咸菜,眉山村的豉油榄角。

20世纪50年代初,水利设施很差,沙亭村在民国25年(1936年)开始筑围,明经村也在1954年筑围建闸,但土堤低矮不能抗御特大洪水。1972年,公社投资135万元,建筑七沙、四沙、沙路联围水闸。1973年投资45万元开挖6.5公里引淡排灌运河,改造白沙湖咸酸田;建有电动排灌站32座,山塘16个,水泥渠道515条(每条长8316米)。1981年投资92万元,将13.5公里的沿江堤围砌石加固,实现化龙镇河堤石堤化。有八成以上的围田解除洪涝和控制了咸潮,农业产量持续上升。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化龙镇于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结构,推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农民有了种植的自主权,在坡地、岗地种荔枝、柑橙、芒果等优质果树,利用山坑田、低产田挖塘养鱼,逐步形成各种专业户。据1990年统计,各专业户中,水稻有31户,甘蔗有9户,香蕉有5户,三鸟有29户,水果有12户,鱼塘有39户。种养业不断向名、优、尖品种发展,正推行优化耕作,以撒播、化学除草、科学管理、机械收获等新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1991年,化龙镇农业总产值为4144.86万元。

工业手工业

民国时,化龙只有个体经营的泥水、木匠、打铁、织竹器等小作坊式和家庭手工业。 细圩有利民、信昌两间碾米店(后为化龙粮食加工厂),明经有永和、益丰两间碾米店(后为明经粮食加工厂),经营碾米业,产品有大米、饲料。
  
1958年公社创办机械、陶器、香茅、纸张和农副等5间厂,还有铁、木、竹社。主要产品有陶器、香茅精、纸张、酒、酱油、土榨糖和铁、竹、木农具。后因效益不佳而关闭或转产。1965年农副厂易名为化工厂,转产油毛毡(沥青纸)、樟脑饼、电池壳;1974年转产橡胶杂件,改名橡胶厂;1978年生产码头护舷。1969年居委组织居民12人,筹集资金在明经开办玻璃厂,后迁到化龙转产肥皂、电线、铝钮、火水炉、电饭锅、电热褥,最后发展为生产冰箱配件的家用电器厂。1973年把老人甚多,人称眼镜队的车衣组改组为服装厂,将以车缝、补、改衣服转为批量生产服装,后发展为的服装集团公司。1970年铁社、木社合办机械铸造厂,生产牛头刨,后合并为五金厂。

(图)社区社区

1978年9月化龙服装厂与香港利生公司签订来料加工手袋协议。同年10月分出一个手袋厂,独立发展手袋制造业。同年底,服装厂又与港商签订来料加工服装协议,采取来料加工、自营出口、发包租赁、独资经营和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以外促内,先后发展了服装、手袋、机电三个集团公司,越秀羽绒、颖佳手袋、圣光灯饰、颐老院四个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家用电器、电梯、橡胶、制冷等工业。1991年共有工企业341家,其中镇办12家,村办36家,个体办293家。从业总人数5926人,年总产值1.76亿元,占化龙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9.4%。

创税利1130万元,创汇1485万美元。服装、手袋、电梯是骨干行业。化龙镇有服装企业7家,较具规模的服装集团公司,生产的高档羽绒服装、针织时装已打入国际市场。手袋集团公司生产的真皮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服装、手袋集团公司进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码头护舷胶是填补中南地区空白的部级优质产品,双重绝缘电热线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部级优质产品。

1990年,台商投资1200万港元与工业总公司合作兴办初雨洋伞厂,生产尼龙、塑料雨伞,全部出口。

1991年村办经济主要产品有服装、红砖、花岗岩石和饮料。1991年化龙化龙镇工业生产总值为10964万元,比1985年的1901万元增长4.76倍。其中服装业6393万元,手袋业3851万元,机电720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4倍、1.84倍和1.88倍。(上述数字按1990年不变价计)。

1991年化龙镇三来一补企业主要有服装集团公司、手袋集团公司和东南制衣厂。这三家企业总人数2924人,厂房总面积24133平方米。全年生产出口数量达45.1万打。

建筑业

民国时,泥水、木匠出外谋生的较多。1955年,由化龙工业部组建化龙建筑社。1961年体制下放时,易名为番禺县第二建筑中队。1969年改为番建204施工队。1976年,兴建化龙公社办公楼,把镇内的泥水木匠组织起来,成立化龙建筑队。1986年承建化龙工业总公司,获市优质样板工程。1989年通过省市建筑主管部门资质审查考核,被批准为四类企业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可承建八层以下、21米跨度的楼房建筑物。1991年,公司有固定资产33万元,年产值415万元,从业员工820人。

镇村建设

镇区建设
建国后,中共化龙镇委、镇政府办事机构设于中心小学旁边的适庐。1979年迁往今银龙餐厅,1984年迁到龙源路今址。镇内街道,多铺花岗岩条石,有石街之称,近年大部分改铺混凝土。

1984年化龙市场迁往码头附近,总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85万元。1986年始,镇政府按照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在镇内划分工业区、工商贸易区、生活住宅区。水门桥以北的东南村新围为工商贸易区,开发水西住宅区(用地400亩),以水门桥以南至化龙中学沿公路两旁为工业区。

除港澳同胞捐资外,镇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办公益事业,主要兴建项目有化龙中学、化龙中心小学、化龙卫生院等。

农村住宅建设
集体和居民的建房投资日增,198931991年共建住宅975套。化龙镇共有住房11482间。

交通邮电

化龙镇有13公里的河岸线,上溯广州市,下达狮子洋。沙亭村有横水渡口,可通鱼珠、黄埔。民国26年(1937年),建市(桥)化(龙)石(楼)公路,长19公里,1978年改铺柏油路面。80年代后期,镇村都重视改善投资环境,注重道路建设,各村修路扩路的费用,由镇政府补贴30%。1990-991年镇村共投入380万元,铺设混凝土路面4.2公里,扩建沙土路面15.2公里。

民国23年(1934年)化龙始有人工磁石电话机,1987年开通纵横制自动电话,1991年开通程控电话。1991年共装电话498户(其中机关单位245户,住宅211户,个体专业户42户),电报去报2074份,报刊发行357478份,收寄信函99662件,收寄包裹674件,开汇票7360张。

饮用水及绿化工程
民田区饮用水向以井水为主,沙田区以河水为主。1982年兴建自来水厂(地下水),只解决镇街区附近及部分沙田区的饮用水。1991年镇投资1400万元在沙亭兴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6万吨,首期2万吨。计划在1993年8月份可供化龙镇用水。绿化造林1762亩(其中1991年荒山造林900亩),完成农田林网化种植64公里。

化龙镇 - 农业

采取“控蕉,扩花”策略,使花卉业成为化龙镇发展较快、效益较高的龙头产业,2006年该镇花卉面积已达13739亩,价格稳定,销路畅通。该镇的爬柱类观赏植物“绿萝”成为广州地区的花卉品牌,“公司+农户+基地”的集约化、产业化生产模式不断发展,全镇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有19家,种养大户422户。
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指导思想,结合化龙镇的实际情况,运用国家有关的农业政策,对现有的农业结构作适度的调整,以市场信息为手段引导农民向以规模、生态、“三高”为特征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逐步建立“以花卉种植为主导,畜牧、水产养殖为辅助”的农业新格局。
2007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4387亩,水产养殖面积11287亩,畜牧业生产中生猪出栏36972头,三鸟出栏354.4万只。

化龙镇 - 精神文明建设

“双百共建文明村”的创建硕果累累。2006年,向区申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多项,其中50多项已完成,投资总额达1700多万元,区、镇拨款近700万元。柏堂村、复苏村、潭山村被评为区文明示范村,柏堂村被评为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 

化龙镇 - 特色产业

花卉已成为化龙镇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农业龙头产业。2007年全镇花卉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值2.4亿,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0%。化龙花卉研究中心、盛丰园艺、绿兴源花场、裕丰花场等花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销售带动等形式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户适时调整生产布局,投身花卉生产。镇政府、花卉协会通过组织大户、专业户外出参观学习,让其逐渐了解花卉产销形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花卉。从2002年起,该镇花卉种植迅猛发展,花卉种植户已达到500多户的规模。
花卉种植品种除了棕榈科、榕树类、绿萝、绿宝石、绿巨人、竹芋、玛丽安、白掌等几十个传统品种以外,山海带、白雪公主、金心也门铁、大白掌、巴提雅、金钻蔓绿绒等新品种通过引进、示范也被逐渐推广种植。
化龙荫生观叶植物已形成自己的品牌,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闻名的荫生观叶植物生产基地。2002年,“绿萝”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名优农产品;白雪公主、金钻蔓绿绒和芭提雅分别夺得第二、三、四届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金花奖”;散尾葵、山海带、金心也门铁等产品亦多次获奖。

化龙镇 - 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农业基础建设。按标准化完善农田路网基础设施,2006年完成全镇13个村共计14272亩的标准化农田建设,完成沙亭、柏堂、水门、塘头、草堂、东南等村范围的运河涌、五涌围内总长7907米清淤,完成复苏3.5公里达标海提,莘汀砖厂、沙亭东围总长2640米的水利工程,沙亭水闸、七沙水闸890米的清淤工程。完成了林相改造工程3000亩,种植苗木约10万株。疏伐速生桉、台湾相思等低级树种,改植三角枫、凤凰木、木棉等乡土名木。
重点建设项目:京珠高速公路、广州地铁四号线,东二环高速公路、珠江黄埔大桥、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广州LNG燃气管道、广南500KV高压供电线路、广州大学城预留发展用地、番禺现代产业园、金枫大道等9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在该镇顺利开工。
在上级的支持下,2006年该镇投入800多万元配套资金,开展了农田路网标准化建设,在沙亭、莘汀、东南、塘头、水门、复苏、明经、潭山、眉山等10条村建设农田路网近10万米。水利工作,重点抓11公里河堤达标建设,沙亭、四沙七沙水闸维护、清淤,各村内河清淤。四山片河涌清淤工程顺利完成,清淤工作已初见成效。 [1]

化龙镇 - 文化卫生

(图)娱乐娱乐

文化

民国时,春节期间各村有舞狮队互访,端午节期间盛行龙舟竞渡,乞巧节妇女展出各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成为传统的民间活动。节日或农闲,化龙、潭山等乡邀请广州一些粤剧班来演戏。

建国后,文化机构逐步建立。1958年建立文化站和有线广播站。1952年各乡组织业余粤剧组,1967年组织文艺宣传组,并建有文化室、篮球场。粤剧组、篮球队常互访表演,每月镇电影队下乡放电影。

1979年以来,化龙镇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变化,赛龙、舞狮又重新兴起,化龙镇新制造龙舟18艘。近年端午节,镇举办的龙舟赛事,邀请港澳、海外同胞回乡助庆,成为联络乡谊的纽带。柏堂村在龙舟竞赛中获1987年度番禺县第二届莲花杯季军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生活有新的内容,普通家庭都添置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1991年化龙镇有电视机5200台,按户计,普及率达60%。1991年化龙镇闭路电视实现化龙镇联网,主干线长28公里,每周两晚播放《番禺新闻》,《化龙新闻》则不定期播出,其内容多以报道县镇新闻或政策宣传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等,深受群众欢迎。镇内有影剧院4间,平时放电影,节日有镇举办的歌曲、粤曲、象棋等比赛,也有外地歌舞团前来演出。

教育

2006年10月顺利通过广东省专家组的创省教育强镇的验收。投入近1000多万元完善化龙中学、中心小学。增建化龙中心幼儿园教学楼及配备,化龙二小、东沙小学的教学设备设施;投入近200万元配备教师办公电脑;复苏村投入250万元新建复苏小学综合楼、配备教学设备设施以及修善校园环境;潭山村将投入1200万元新建潭山小学。

市、区、镇投资400万元对屈氏大宗祠维修已启动,投资200多万元的化龙文化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投资300多万元的楠山画居,即将投入使用,潭山村参加中国飘色大赛,勇夺山花奖。2006年12月24日,承办中国民族学会在该镇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考察研讨会,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学者40多人云集化龙,考察镇村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屈氏大宗祠、龙门桥、炮楼、金面盆、石街等。

卫生

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病人满意度达95%以上;爱卫部门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为水门、塘头的水改申请水改费100万元。增加环卫硬件设施,扩大保洁队伍,环境卫生面貌有新改善,居住质量有新提高,东南、柏堂塘头、莘汀、水门村等被评为广州市卫生村。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